今天是:

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论坛 -> 正文
2023级博士研究生黄永棋、孔雯雯、刘健、史佳楠做第290期研究生学术汇报
发布日期:2025-04-28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2025425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19期、总第290期学术论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2023级博士研究生黄永棋、孔雯雯、刘健、史佳楠进行学术汇报,指导老师为杨意如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黄永棋,汇报的文章来自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期刊,题为“Pubertal stress recalibration reverses the effects of early life stress in postinstitutionalized children”,影响因子为9.4。非人类动物模型显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会在婴儿期的敏感时期适应恶劣环境。人类在婴儿期若受到剥夺性的机构照料,即使在多年后被安置在支持性的、资源充足的家庭,也会出现HPA轴的反应能力下降的情况。该研究旨在探讨当儿童从婴儿期的恶劣匮乏环境转入童年和青春期的支持性环境时,青春期是否会开启一扇机会之窗,使HPA轴重新调整。参与者包括129名曾被机构收容的儿童(68.2%为女性),以及170名对照组儿童(52.4%为女性)。这些儿童从7岁到15岁每年接受 3 次测试。每个阶段都通过护士检查和儿童对特里尔社会压力测试的皮质醇反应性进行评估。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控制了性别和青春期阶段的个体间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与青春期阶段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曾被机构收容的儿童群体中,青春期阶段的个体内增长与皮质醇压力反应性的增长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在非收养对照组青少年中并不存在。这项研究表明,与婴儿期相比,青春发育期环境的支持性显著改善,为HPA轴的重新调整打开了机会之窗。围青春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在这一阶段,照料环境会对HPA轴产生重大影响,或许还会对其他压力介导系统产生影响。

杨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孔雯雯,汇报的文章来自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期刊,题为“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24-Hour Movement behavior patterns and phys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troke: a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影响因子为5.6。该研究对131位首次卒中患者在出院六个月内进行4次随访,深入探索了这一群体的24小时运动行为(包括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模式及其转变对身体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采用潜剖面分析,结果揭示了中风患者三种典型的24小时运动行为模式:“活动、不久坐和短睡眠”,“活动和久坐”,以及“不活动和久坐”。而潜在转变分析的结果显示,“活动、不久坐和短睡眠”组、“活动和久坐”组患者的运动行为模式较为稳定,而“不活动和久坐”组患者最不稳定且有较大的概率向“活动和久坐”组转变。这表明,运动行为模式的转变与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关联。

孔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健,汇报的文章来自于Age and Ageing期刊,题为“Ca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biomarkers predict future falls amongst older people?”,影响因子为8.3。该研究是由都柏林大学发布,招募了一系列接受跌倒评估的≥70岁的患者(n = 118),并对他们的下一次临床就诊进行随访,记录跌倒事件(最少随访1个月)。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生物标志物包括总体收缩压 (sBP) 的标准偏差、最小sBP值、sBP<100mmHg、收缩压下降和收缩压晨起激增。逻辑回归模型评估了ABPM生物标志物与进一步跌倒之间的关系。揭示了ABPM监测到的低血压发作会使后续跌倒几率增加超四倍。最低收缩压也与后续跌倒有关,最低收缩压每升高1 mmHg,跌倒的可能性降低3%。晨涨幅度每增加1 mmHg,跌倒次数增加6%ABPM生物标志物可能代表着可改变的跌倒风险因素,因此,研究者建议应将其纳入全面的跌倒评估中。汇报者指出,ABPM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未来跌倒的重要可调节风险因素,因此,应将ABPM纳入老年患者跌倒综合评估中。

刘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史佳楠,汇报的文章来自于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期刊,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Active Mobility Index and sarcopenia among Japanes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影响因子为9.4。该研究基于横断面研究设计,在社区老年人群中探讨积极活动指数评估的体力与社交活动相关生活空间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生活空间是反映个体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生活空间受限与许多不良结局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空间的大小,尤其是体力活动相关的生活空间,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汇报者指出,由于横断面研究设计的限制,难以确定生活空间与肌少症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未来可以通过开展纵向研究,进一步探讨生活空间是否会影响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史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杨意如老师对每位汇报者的内容逐一进行了细致点评,不仅指出了汇报中的亮点与不足,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此次论坛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也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思考,为今后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令全体参与者受益匪浅。



编辑:刘晓燕

图片:陆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