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论坛 -> 正文
2023级研究生赵红妃、周佩云、朱君璐、禚凤做第288期研究生学术汇报
发布日期:2025-04-11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2025411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17期、总第288期学术论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为赵红妃、周佩云、朱君璐、禚凤,指导老师为孙继伟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红妃,文章题目为“How do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tyle affect nurse presenteeism and productivity?: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Hong Kong acute public hospitals”,于202312月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期刊,影响因子为7.5。该研究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跨医院研究,揭示了公立医院护士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带病工作”现象及其对生产力的深远影响。该研究覆盖香港三家主要公立医院的2339名全职护士,采用多层分析模型深入探讨组织文化与领导风格对护士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达71.9%的受访护士在过去一年中至少两次带病坚持工作,远高于美国(42.1%)和韩国(23.2%)的同类研究数据。该研究指出,香港社会集体主义、自我牺牲的文化价值观及高病床占用率的工作环境,是导致护士带病工作的主要原因。带病工作虽短期缓解人力短缺,但长期会加剧护士职业倦怠并增加护理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在组织文化层面,研究基于竞争价值观框架发现,香港公立医院以“层级文化”为主,“理性文化”则与护士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领导风格对护士带病工作及生产力的直接影响未被证实,香港护士更倾向于因同事压力或责任感而坚持工作。该研究团队呼吁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工作资源、心理社会情绪等中介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构建更具适应性的护理管理体系。汇报者指出,在全球医疗人力短缺加剧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为高压力医疗环境中的组织行为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赵红妃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周佩云,文章题目为“Direct Gloving vs Hand Hygiene Before Donning Gloves in Adherence to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A Clu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于202310月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影响因子为10.5。该研究通过集群随机试验,探讨“直接戴手套”(无需预先手卫生)与传统“手卫生后戴手套”策略在医护人员感染控制依从性及手套细菌污染方面的差异。该研究背景指出,手卫生是感控核心,但其依从性仅有40%,戴手套前手卫生耗时影响工作效率且缺乏明确有效性证据。研究纳入4所医院的13个临床单元(ICU、儿科、急诊科、血透室),随机分组后发现,干预组接触隔离病房操作依从性较对照组提升46%,且手套使用更规范;68%医护认可其节省时间、减少皮肤刺激等优势,60%认为无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整体手套细菌污染率无显著差异,但急诊科干预组病原菌检出率(13%)和菌落数远高于对照组,这与该科室基线手卫生的极低依从性(8%)相关。汇报者指出,直接戴手套策略在多数手卫生较好的科室可通过简化流程来提升合规性、平衡工作效率与安全,但在高负荷且手卫生薄弱的急诊科需谨慎推行。该研究虽未涉及新冠后场景及临床结局,但其为医院优化感控流程提供了科学参考,引发对感控策略精细化设计的关注。

周佩云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朱君璐,文章题目为“Frailty Status Modifies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Training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n Analysis from the HF-ACTION Trial”,于20225月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影响因子为35.5。该研究基于美国心力衰竭运动训练试验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对2130名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59%的参与者存在虚弱状态。研究采用Rockwood虚弱指数评估患者生理储备,结果显示虚弱患者多伴有更高的合并症负担及更差的功能状态。在2.9年的随访期内,接受监督有氧运动的虚弱患者全因住院或死亡复合终点风险显著下降,且运动安全性良好。此外,运动训练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如峰值摄氧量、6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善在虚弱与非虚弱患者中效果相当。该研究提示,临床中应优先对虚弱患者实施运动干预以降低住院负担。研究团队还呼吁通过简易筛查识别高虚弱风险人群,以优化资源分配。汇报者指出,目前心脏康复在心衰患者中应用率较低,未来需进一步验证靶向康复策略对虚弱心衰患者的长期效益。


朱君璐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禚凤,文章题目为“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Media Experiences and Proximal Risk for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ts”,于20245月发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期刊,影响因子为6.5。该研究聚焦青少年社交媒体体验质量与自杀意念的即时关联,挑战了公众将问题片面归因于“屏幕时间”的认知。研究通过为期8周的密集追踪,每日三次收集6014-17岁青少年的社交媒体情感体验数据,结果发现:当青少年经历比平时更多的负面互动(如社交攀比、网络排斥)时,当日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显著上升;而积极体验(如获得支持、正向反馈)则能降低这一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长与自杀意念无直接关联。此外,研究表明,具有自杀史或属于性少数群体的青少年更易受社交媒体的体验影响,但自杀意念并未反向介导次日社交体验的变化。汇报者指出,该研究的价值在于方法论的创新与社会意义的突破。首先,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捕捉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弥补了传统横断面研究的局限,更真实地反映了社交媒体体验与自杀意念的即时关联。其次,研究结论打破了“限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即可改善心理健康”的常规认知,以此推动社会关注数字环境的“质量优化”,例如减少攀比性内容、增强支持性功能,这一发现对平台设计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启示。


禚凤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孙继伟老师针对每个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点评,并提供许多宝贵建议。本次论坛既拓展了参与者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令大家受益匪浅。

编辑:郁

摄影:戴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