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论坛 -> 正文
2019级胡周英、解子惠等做第186期研究生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19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20201014日,护理学院本学期第3期,总第186期学术论坛经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汇报者为胡周英、谢子惠、毛芳香、任敏敏,点评老师为郭玉芳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2019级硕士胡周英汇报的是202010月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一篇文章,名为“Post-exercis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Residual β-Cell Function”。该文章关注了一型糖尿病人群的运动问题,发现这类人群运动锻炼后血糖反应存在很高的个体差异,并假设这种差异与个体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为此作者设计了十分细致严谨的研究步骤,测量了参与者运动后0~48小时内血糖数据(来自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得出本研究的结果:对运动的一型糖尿病人群来说,残留的胰岛β细胞功能越强,其运动后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3.9~10mmol/L)的时间越长。与基线相比,β细胞功能较好的人其运动后血糖在正常值的时间增加,而β细胞功能较差的人其运动后血糖在正常值的时间反而减少,说明运动无益反而有害。此结果具有新颖性,且对于该人群的运动指导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位汇报者2019级硕士解子惠分享了题为“Emotional instability as a trait risk factor for eating disorder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Sex differences in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y”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是发表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杂志上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探讨气质和人格特质对于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气质和人格特质,包括负面情绪/神经质,可能代表进食障碍的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可能因性别而异。该研究使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数据,研究了按性别分层的青年清除和暴食风险的纵向气质/人格途径。研究结果揭示了对于两种性别,边缘型人格、抑郁症状和较低的情绪稳定性预示着进食障碍行为;寻求感觉和自觉性也是女性的显著预测因素。SEM确定了女性从儿童早期到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途径。解同学分享的研究对进食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三位汇报者2019级硕士毛芳香分享的是于202010Kai Ling KongAm J Clin Nutr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题名为“Infants with big appetites: the role of a nonfood environment on infant appetitive traits linked to obesity”。毛同学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并就本研究对目前广泛关注的肥胖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做了总结。基于研究结果:非食物环境刺激可以中介50%的婴儿肥胖,毛同学强调了肥胖问题受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以及在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对肥胖发生发展的突出影响。另外,基于行为经济框架,限制食物选择,在家庭环境中,丰富非食物选择,可预防肥胖发展,相比于之前干预效果更明显、成本更低。毛同学分享的研究具有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同学受益颇深。

第四位汇报者是2019级硕士任敏敏,汇报题目是“The experience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该文章发表在Lancet Global Health。文章探讨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普通医护人员照顾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经历。本研究通过电话访谈,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一共采访了9名临床护士以及3名临床医生。研究结果可分为三大主题类别:1.为患者健康全面负责——这是我的责任;2.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3.在挑战之中的心理弹性。郭老师就文章质性研究访谈大纲的形成提出了疑问,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开展质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位汇报者对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汇报,郭玉芳老师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点评,大家受益匪浅此次论坛不仅加强了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增强了学术氛围,同时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和锻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