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2期、总第297期研究生学术论坛于学院105教室举行。本期论坛由2024级研究生盛源、邵梦薇、宋雪青进行汇报,指导老师为陈斯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盛源,汇报的文章题目是“Optimal dietary patterns for healthy aging”。2025年3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影响因子为50.0分。该研究基于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NHS)和健康专业人士随访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HPFS)两大队列,对超过10.5万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30年的随访,旨在探讨中年时期长期坚持八种健康饮食模式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联。研究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活到70岁、无11种主要慢性病且认知、身体和心理功能完好。研究发现,对所有健康饮食模式的更高依从性均与更高的健康老龄化几率相关。其中,替代性健康饮食指数(Alternative Healthy Eating Index, AHEI)的关联性最强,而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ealthful plant-based diet, hPDI)最弱。此外,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越高,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降低32%。该研究结论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富含果蔬、全谷物和不饱和脂肪,并限制红肉、加工肉类和钠盐摄入的饮食模式,对促进整体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邵梦薇,汇报的文章题目是“A dynamic online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heterogeneity trajectories of frailty among elderly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2024年5月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期刊,影响因子为7.6分。近年来,胃癌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手术适应证逐步拓宽,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机会。然而,老年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常出现衰弱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开展了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衰弱轨迹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患者术后一年内的衰弱变化规律,并识别出不同的衰弱异质性轨迹类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多项临床预测因子,构建了基于列线图的衰弱发展预测模型。列线图作为一种新型可视化预测工具,能够将复杂的风险评估结果以图形方式呈现,帮助临床医生直观评估患者的个体化风险,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干预策略。该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验证,显示出良好的鉴别力、校准性和临床实用价值。该研究的开展为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后管理提供了新的科研依据,也为实现精准医疗与智慧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4级博士研究生宋雪青,汇报的文章题目是“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trajectories and successful aging: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2024年11月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期刊,影响因子为4.2分。成功老龄化是指个体在老年阶段,生理功能维持良好,认知功能保持敏锐,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并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该研究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严格按照纳排除标准对参与者进行筛选,旨在探讨睡眠时间轨迹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使用潜在类别混合模型进行睡眠时间的轨迹拟合,最终得到5个睡眠时间轨迹,分别为长稳定轨迹组、下降轨迹组、正常稳定组、上升轨迹组和短稳定轨迹组。使用逻辑回归分析5个睡眠时间轨迹组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结果发现,与睡眠时间正常稳定轨迹组相比,睡眠时间上升轨迹组和睡眠时间短稳定轨迹组的参与者成功老龄化率显著下降。汇报者指出,这项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对睡眠时间进行动态监测的重要性,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将有可能成为影响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关键指标。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三位汇报人围绕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展开了深入分享,陈斯老师逐一作出细致点评,既肯定了研究亮点,也指出了可改进之处,并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整场交流不仅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眼界,也深化了大家对相关领域的认识与反思,为未来的研究路径注入了新的启发与动力。
编辑:王雅宁
图片:周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