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论坛 -> 正文
2023级研究生杨隽、杨龙、杨谱做第295期研究生术汇报
发布日期:2025-06-06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202566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24期、总第295期研究生学术论坛于学院105教室举行,本期论坛的汇报者为杨龙、杨隽、杨谱,指导老师为彭徐鑫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隽,她汇报的文章发表于Biological Psychology期刊,题为“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of mal-adaptation to error in remitted depression”。该研究首次从动态神经调节视角揭示了缓解期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大脑错误监控功能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群体在犯错时产生的大脑错误相关负波(ERN)振幅显著强于健康人群,且其神经调节系统表现出明显的适应能力缺陷。研究者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缓解期抑郁患者面对错误时ERN振幅增强现象持续存在,且随着实验试次增加,其错误适应能力改善程度显著弱于健康人群。这一发现揭示了患者神经调节系统存在功能僵化的病理特征。研究者表示,传统研究多采用ERN平均振幅的静态分析方法,而本研究则创新性地通过追踪ERN随试次变化的动态轨迹,首次捕捉到缓解期患者神经适应性受损的客观证据。汇报者指出,该研究为理解抑郁症残留症状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其采用的动态分析方法对精神疾病神经标记物研究具有方法论启示。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神经调控干预方案。

4ad40f8892aa780bc69250a11997d866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龙,他汇报的文章发表于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期刊,题为“Supported Mindfulness-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Rapid Symptom Change in Emotional Disorders: A Practice-Oriented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评估了一种由指导者支持的正念基础自助干预(MBSH)的辅助治疗手段对多种情绪障碍门诊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MBSH在焦虑、抑郁、正念水平、压力、内心平静、躯体症状和睡眠质量等多个领域均能促进快速改善症状,且部分效果具有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正念、压力、内心平静和躯体症状的改善在第3周或第5周即显现,并维持至3个月的随访阶段,并表示这种有指导者支持的MBSH不仅能够提供快速疗效,还能增强现有治疗模式的效果,使其成为情绪障碍门诊患者的有效辅助干预手段。汇报者指出,支持性MBSH可帮助情绪障碍患者加速症状改善并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可结合线上平台和指导者支持的方式,提高干预的可及性和患者依从性,从而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bc6e269acf49a423c9cea7c3b6c5004c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谱,她汇报的文章发表JAMA Psychiatry期刊,题为“Voice-Activat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研究首次将语音激活技术应用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音箱互联网交付的语音互动CBT-I项目,旨在解决传统CBT-I可及性低的问题,为乳腺癌幸存者的失眠症状提供便捷有效的干预方案。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周干预后,使用智能音箱CBT-I的干预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平均得分显著下降8.4分,而对照组仅下降2.6分。此外,干预组在睡眠质量、入睡后觉醒时间、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并在睡眠干扰和疲劳水平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改善。用户反馈表明,该智能音箱项目具有良好的友好性、可接受性和适用性。研究者表示,语音互动CBT-I不仅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还通过模拟面对面治疗的互动性增强了用户体验。这种数字化干预方式为失眠治疗提供了创新思路,尤其适合因健康或时间限制难以接受传统CBT-I的乳腺癌幸存者。汇报者指出,该研究为失眠治疗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语音激活技术的应用具有独特的创新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适用性,并为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新的实践方向。

90fa336b8e62e9339337c978d3a08c18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三位报告者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彭徐鑫老师针对每个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点评,并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此次论坛不仅拓展了参与者的学术视野,还加深了他们对前沿知识的理解,并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

编辑:蒋丽

摄影: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