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中山大学附一院校友“们”抗疫记

美丽的花城广州坐落着一座广东省最好的医院,她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实力广东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七。长期以来,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向这家医院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今天,让我们讲讲她(他)们的故事…

照片中的她(他)们,是曾经就读护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也是中山大学附一院此次援鄂抗疫的英雄,自左到右,她(他)们是:许继晗、唐兰馨、乔金方、曾庆兵、丘梦、黄倩、梁秀、黄霞芬、崔方方。她(他)们在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与全国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一样,千里迢迢奔向战“疫”一线。她(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斗,与死神抢夺生命,为患者送上天使般温暖。
许继晗:“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出征50天后,广东这支医疗队仍坚守武汉
https://www.sohu.com/a/383695686_161795
2004级校友许继晗,2012年7月至今就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为神经一科护士,主管护理师,病区带教老师。任广东省护理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营养分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2020年2月7日,作为第一批国家委属委管医疗队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作为医院整建制接管的协和医院西院一区隔离病房护士,负责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护士”。

唐兰馨:父亲的家书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21/c3155088.html?colID=2708&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12d1c72e-0532-4525-adb8-d94113623759&appversion=6310&firstColID=2708&date=bnVsbA%3D%3D
2006级校友唐兰馨,2011年7月至今就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任心脏外科一区总带教,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秘书。担任心脏外科一区QC小组组长、创新小组组长。心血管医学部科研循证护理小组副组长、创新小组组长、QC小组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护理学组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心血管健康护士分会委员、拟任广东省护理学会循证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20年2月7日赴武汉,对口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担任6楼东区病区培训小组组长,主班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临床护理和生活照护。被授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
2020年3月9日,援鄂期间,火线入党。

乔金方:患者感谢信“我见过最有爱最有温度的护士姐姐”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220267386.html?layer=5&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wxuid=ogVRcdFkyIjXmP4Xjd3sZMc6UMOU&wxsalt=2184f0
2006级校友乔金方,2011年7月开始参加工作,山东大学护理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师。2020年2月7日赴武汉,对口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在13楼西病区和6楼东病区,承担责任护士、培训组长和带教老师的工作。由于出色完成重症、危重症患者护理任务而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授予“院长特别奖”。被患者称作“最有爱的护士姐姐”。

曾庆兵:“儿子,等爸爸打败病毒回来就带你出去玩”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17/c3133670.html?colID=2708
2006级校友曾庆兵,2011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主管护理师,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护士,广东省护士协会心脏外科学组委员。擅长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熟悉掌握各专科疑难、复杂的手术配合,尤其是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及达芬奇手术护理配合。有急诊、ICU工作经历,护理部机动人才库成员,2019年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护士优秀学员,2016年、2019年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护士,曾被评为护理部优秀护士和优秀带教老师。2020.2.7-2020.4.7随中山一院国家医疗队援鄂抗疫,对口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担任护理组长,被授予“院长特别奖”。

丘梦:“心系患者,用心服务”
【一线党旗飘】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第二批24名医疗队员“火线”入党集体宣誓
https://open.work.weixin.qq.com/wwopen/mpnews?mixuin=z-45CAAABwAwH-HkAAAUAA&mfid=WW0315-5e9vbAAABwD1cxCfqZV9wQHoTeM43&idx=0&sn=d8da45897fe9b1dbcea43886ca5e6e00&scene
2005级校友丘梦,女,2010年7月参加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理师。2020年2月7日赴武汉对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在6楼东神经外科病区指导队员防护训练,协调入舱组员人力及管床分工,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主持大型抢救,质控组员护理质量,负责医嘱审核和药物管理等工作,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赴鄂期间,上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黄倩【战"疫"日记】武汉,期待你风景如画,笑靥如花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3/13/c3254437.html?colID=2708&appversion=6450&firstColID=2708
2006级校友黄倩,2011年7月参加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护理委员会成员。
2020年2月7日跟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入隔离病房完成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抗疫表现优异,被授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护士”。2020年2月27日,援鄂期间火线入党。

梁秀【一线党旗飘】梁秀:逆行而上,用行动践行誓言
https://open.work.weixin.qq.com/wwopen/mpnews?mixuin=z-45CAAABwAwH-HkAAAUAA&mfid=WW0310-vAVPjwAABwCsmTB8m3JwIguduKi42&idx=0&sn=0e78e43f759fb8fb94a3d1f9612e37ca¬replace=true&pass_ticket=tEA7uz21EjQdVhj4SaI%2Bk6zm20HManYtAxxcMTS%2BFB6GSD2kOE30tJnC1Dm4jtAv
2006级校友梁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中山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护理组长。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广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紧急成立并奔赴武汉,于半天紧急培训后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六病区,至3月22日完成任务撤回,共计59天。被授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 援鄂期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同意推荐,获得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队同意,推荐到中山大学党委并通过审核批准后,2月27日临时党支部召开了通表大会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于3月2日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大会。

黄霞芬【战"疫"日记】这是我最爱的发型,是我最骄傲的时刻!
2000级校友黄霞芬,2015年7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2020.2.7-2020.4.7随中山一院国家医疗队援鄂抗疫,对口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作为管床责任护士,认真负责护理好每一班所管病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相应患者的护理诊疗工作,做好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实施专科护理,落实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作为电脑班护士,认真审核医生开立的所有医嘱,及时准确发送药物、打印输液贴、执行单等,做好跟病房护士及医生的有效沟通,可谓是护理工作中的枢纽;作为辅助班护士,认真做好病区及缓冲区的卫生与控感工作,做好病区物品的消毒工作,尽力给大家建立干净安全环境和减少交叉感染;作为药疗班护士,清点整理病区的各项备用药物,按时按点及时配置好病人所需的药物,及时处理药物的相关事宜。出色的表现被授予“院长特别奖”。

崔方方:我将不遗余力,战斗到最后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4/09/c3384386.html?colID=2708&appversion=6500&firstColID=270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date=NzUxNzc4ZDYtODNhYS00YTg4LTk2MzQtNWMzNTcyNjY4MDQ0&layer=2)
2008级校友崔方方,2013年7月入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任护理师。2020年2月7日至4月7日,赴武汉支援新冠肺炎,先后任协和西院区W13西呼吸区和W6东重症病房临床护士,主要负责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救治工作,平均每日负责8-10个重症患者。由于呼吸区是该医院隔离工作开展最早的病区,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任务艰巨,先后配合医生完成气管插管、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留置导尿等。此外,对气管插管的病人吸痰,倒引流,以及气管切开的病人更换气管内套,雾化吸入等操作较多,近距离接触患者,危险重重。工作之余积极创新,制作“行走的收纳袋”,大大提高临床效率,鼓舞士气。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特别奖”。
故事二:2018年毕业生曾令好的战疫故事

2020年,是曾令好刚刚从护理学院毕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担任护士的第二年。疫情爆发后,曾令好不顾家人的劝说,将回家的车票都一一退掉,留在武汉,随时待命。空空荡荡的大街和挤满了人的医院形成鲜明的对比,凌晨都有数百人在医院排着长队。这是曾令好在每日的工作当中所看到的场景。因为曾不慎与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的病人有所接触,曾令好还曾被居家隔离,幸而最终身体无恙。

然而那些在这场战斗中病倒的同事们令人无比牵挂。在老师的带领下,曾令好在大年初一给住院的同事们送去鸡汤与营养液。病房冷,曾令好和共同前去探望的同事们又特地购买了暖手宝,送给住院的同事们。“我也知道一些市民会给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点外卖、送吃的等等,这些就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1月26日,大年初二,在身体健康检查正常后,曾令好瞒着家人,奔赴一线,前往武汉专门收治发热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工作。他说:“我现在充满了斗志。”说完,他又笑笑,“我其实主要是怕家人担心。”
故事三:齐鲁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员、校友李颖霞的战疫故事

1月24日,除夕当天,万家灯火共庆春节时,山东省卫健委发布《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大二院积极响应,向全院职工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书,第一时间组织起第一批医疗团队,分别派出了5名和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护理学院校友、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颖霞成为首批援鄂医疗队员。

李颖霞随医疗队于1月26日凌晨3点到达黄冈,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入驻后,她的第一感受是黄冈急需医务人员支援。仅睡了几个小时后,她便投入了工作中。

第一批医疗队员条件是最差、最苦的一批。刚到时,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被临时启用的黄冈市中心医院在建新院区。那里像一个建筑工地,医疗团队来的前一天才通了电。当时病房的条件特别差,没有空调、暖气,没有热水不能洗澡,仅仅通了电,供了凉水。入驻后,医疗队队成员从打扫卫生开始,清洗消毒、安置床位、调试仪器……迅速开辟出两个隔离病区,100张床位(其中包括ICU床位12张)。山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共130多人,分为普通患者救治组和重症患者救治组。李颖霞分在重症组。

“我分在重症组,将面临的是最危重、工作量最大的患者。但我有信心能够护理好每一位病人!”李颖霞说。
南方的气侯非常湿冷,1月份的黄冈,气温在零度左右。因为要穿防护服,李颖霞她们里面只穿短袖衣服或者短袖手术衣,尽管这样她们穿脱防护服的过程还是很长的。在病房值班4小时,就要提前拿出半小时来穿防护衣。值完班,脱去防护服,为做好个人防护,她们就用75%的酒精把身体裸露的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李颖霞说:“这时候,穿着短袖衣服,再用酒精擦试确实特别特别冷,这个经历让我很难忘。”这时候,温暖地小集体,让李颖霞忘却了寒冷。她们小组七个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家特别团结,在艰苦的环境中互帮互助。不能洗澡,没有暖气、空调,她们就自己想办法,上班时套上棉背心。穿完防护服后,她们互相检查是否到位。每天下班脱下防护服后,她们相互提醒着用酒精擦洗身体裸露的部位,脱衣服时互相提醒千万不要污染。
在黄冈,护士们扮演者“超人”的角色,既要随时监测患者病情,给患者做各种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同时还要打扫卫生、搬运物资等。有时甚至马桶坏了,也只能自己动手,想办法解决。有时候李颖霞也会问自己:苦吗?累吗?是很苦很累!但她不后悔!她认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疫情爆发之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就该挺身而出!责无旁贷!
临时筹建的病房,硬件设施不完善。一开始防护用品也不充足,这都给工作带来了不便。“防护物资短缺,我们很节省,只能将护目镜浸泡消毒以后重复使用。一些防护服质量不太合格,大家就尽量穿两层,这样来克服困难。”李颖霞说。
条件不够,智慧来凑。工作中,大家集思广益,创新方法,对现有的条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利于工作。李颖霞说:“我们集大家的智慧制定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护室本身也有一套标准。我们还对房间做了有利于工作的区域划分、调整和规划布局,再就是对吸痰、吸氧等细节性问题在工作中也总结了一些小窍门。”

1月29日,对李颖霞来说是难忘的一天。她收获了多个“第一”。她第一次真枪实弹进入隔离病房,在开始收治病人的第一天,上了第一个班次,收治了ICU的第一个病人,为第一个病人进行了静脉穿刺,而且一针见血,穿刺成功。
故事四:低调坚守 科学管理 不打无准备之仗—北京医院护理部主任、校友孙超的战疫故事
从来没有人想过2020年会以这种方式打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国人众志成城,逆风而行的白衣战士们,战斗在武汉,打一场必胜的仗;在守护抗疫勇士的大后方,也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幕后英雄,今天的主角是她们中的代表之一,北京医院护理部主任孙超。

作为一名曾经在SARS隔离病房工作过的护士,孙主任希望这次自己也可以亲赴武汉战场,用自己的经验带着队伍安全地去,完整地回。但是,院领导讨论后,认为院内的防控工作同样是责任重大、危机重重,拒绝了她的请战,并决定让她继续留在北京主持护理部工作。得知消息后,她虽面露失落,但前方后方都是战场,她很快就带领留守的护士长们投入到为医疗队准备物资的工作中。

“要给我们武汉的护士们最好的”

从医疗物资到生活物资,列清单、测算数量、分类打包、编码,事无巨细的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医院器材、后勤部门的同事们也都被她“掏空家底给一线”的行为深深感染,大家通力协作为援鄂医疗队准备了600多箱物资。在医疗队抵汉开展工作一周后,医院又准备了一批抢救设备运送前线,她还不忘交代办公室干事,挨个联系医疗队的护士和京内家属,收集新的需求,把东西随车运去武汉。

她时刻牵挂着医疗队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叮嘱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要吃饱穿暖,“你们在一线战斗抗病毒,我们在后方坚守保安全!”满满的关心和牵挂,只为远在武汉的医疗队能感受大后方的温暖。

疫情暴发以来,原本就没有节假日概念的她更加“变本加厉”。近两个月来,孙主任每天都在医院各个区域穿梭、忙碌。A04装修扩增隔离空间、D02病房隔离规划、血液净化中心院感整改督导、D05病房疑似病例处置、全院10个病区整合、保健医疗部重点保障规划、地下更衣室环境清洁消毒……这些项目的现场,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戏称“解决一个地方的问题,再换到另一个地方换换脑子,也算休息”。

她坚持深入一线、亲力亲为,协调各项工作。工作虽然繁琐,但却至关重要,正是有了孙主任的统筹协调,才保证各个“关口”正常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规范管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孙主任带领北京医院护理部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近20项,围绕新冠肺炎的具体防控措施以及防护装备的穿脱流程,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同时结合特殊防护环境下操作的难度,专门组织了着防护服状态下的留置针穿刺、密闭式吸痰等操作培训,结合国家卫健委颁发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护理规范》,组织人员分批次分层次参加了相关危重症护理培训。
今年本来是她工作18年以来,第一次接父母到北京过年,想好好的尽一次孝,因为去年她妈妈在老家突发晕厥,无人照料。父母年纪也大了,她因为工作关系常年不在身边,但这回没想到因为疫情的关系,她却一直坚守在医院,忙前忙后,她说,相比在武汉前线的战士们,这些付出微不足道。我们有同事开玩笑地对她说:“还不如不让你父母来北京呢,每天还是见不到”,她却说:“挺好的,这样我心里踏实,不然这种疫情之下,他们在老家我也放心不下,我相信我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故事五:“人人都是平凡的英雄”
—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91级校友周敏

周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凡我在处,便是齐鲁”
周敏所在的齐鲁医院第四批医疗队在湖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整建制接管两个病区,她任十七病区的护士长。她在的病区是一个由肾内科病区改造的隔离病房,尽管是在医院工作,但是一开始对传染病房、对传染病人工作的程序和流程还不是很熟悉,环境设备都是陌生的,最重要的是没有陪人、卫生员、护理员。除了危重病人大量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工作外,医护人员还要负责清理环境卫生、提供患者饮食等等工作,但是周敏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周敏的病区里有两名80多岁的老人,由于年纪大了只能吃流食。其中一位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隔离治疗,出现了严重的压疮,刚开始情绪很差。周敏特地把医疗队的食品料理机拿到了病房,利用自己工作间隙时间,每天三次亲手给老人制作流食,不但给老人增加了营养,提高了抵抗力,这种细致的关怀,也让患者们感觉到更多关爱,心情更好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伤口有了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终于,老人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并对医疗队员竖起了大拇指。
同时,周敏及其医疗队员还结合当地和齐鲁医院规范,从头开始建章立制,把各工作流程、监督反馈流程、包括每一项防护措施都在队中重新培训、加强、训练,张贴上墙,让大家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验证,这套规范是成功的,得到社会、医院、患者以及友队的广泛赞誉。
截止到3月21日,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正常接诊,负责固定床位80张,累计救治患者113人,其中重症68人,危重症12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575次,治愈出院67人,死亡2人;现在在院患者26人,其中重症患者4人,危重症患者4人。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员,周敏坚定地说:“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武汉这段时间,我们感受到山东大学这个名字带给我们的无上光荣。有郭书记和樊校长的殷殷教诲,有侯书记和陈院长的切切关怀,有所有同事和朋友们的关心和牵挂,还有源源不断从后方运来的物质装备,包括数不清的海外山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顺利渡过最开始物资匮乏的艰难时期,得以毫无牵挂地全身心投入抗疫战斗中。学校还给了我们荣誉和表彰,我下定决心,一定继续发扬‘凡我在处,便是齐鲁’的精神,圆满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人人都是平凡英雄”
在武汉期间让周敏感触很深的是,每一个人都是英雄。在隔离病房的病人焦虑不安、害怕恐惧,但他们会在要摘下口罩吃药时挥手让医护人员们避开,会在忍不住咳嗽时快速将头偏向一侧,生怕感染了辛苦救治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也有乐观的病人用幽默的话语逗笑房间的所有人,还有病人不甘于被困于狭小病室,气喘吁吁地唱上一段京剧,或者赋诗作画。周敏温柔地说:“相信我们很多人在未进去前都默默想象过烈性传染病人的模样。但我们进去后,立即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家人,去照顾他们的心情,倾听他们的埋怨,安抚他们的情绪,缺什么,拿来什么,为他们饭食不合口味操心,为他们病情反复担忧……”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许多人感动着我们,坚守到最后的援助医护人员、酒店服务人员和班车司机师傅,在武汉奋斗的各邻域志愿者、医院附近的超市掌柜、花店老板、快递小哥、咖啡师、理发小哥……周敏说,在武汉期间,每天上下班途中看着武汉的繁华街道,虽空无一人,但却感到它隐藏着一股蓬勃的力量:“我感受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不屈的人民!” 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厚厚的防护服带来的不适越来越严重,但是周敏及其医疗队员都表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中国最勇敢的人们,他们平凡,他们伟大。他们是和平年代的普通人,也是“疫情”战场上最英勇的战士——舍身为国,无怨无悔!